第(2/3)页 这不就是我想的弹窗吗?而且功能明显更加完善——这家公司有能人。 当然,好消息的另一面,是残酷的烧钱! 王传启去看了微博科技升级的数据中心—— 压抑而逼仄的机房,里面成排的服务器通过数据交换不断吞吐着巨大的热能。每一个服务器组中间走廊的温度都达到四十多度,人一靠近就会大滴大滴的冒汗。 配置一台好一点的服务器,起码要四五万元;而单台服务器通常只能达到5000名用户的同时连接和正常的数据交换,可想而知这其中的投入有多大了。 这还只是服务器硬件的投入,还有电费呢,宽带费呢? 现在的情况是,王维第一波投入的3000万,已经撑不了太长的时间了。 更可怕的是烧钱的强度却还在继续飙升。 老王扳指一算,麻了。 瞅了瞅脸色不变的王维,他心想,难怪这厮要拉上敦煌,这哪是一个人独自承担得起的投入? 老王顺口问了一句江雷该如何赚钱,结果他直接回答——知道这个东西大家喜欢,但是不知道向谁收钱。 嗯,很实在的合伙人,老王无语。 除此之外,老王这次仔细观察之后,发现王维的这家初创公司,还有一些特别之处。 比如时间自由度。 在微博科技,员工可以花每天20%的时间或每周一天,研究他们感兴趣的想法,不管这个想法能不能赚钱,能不能变成一件成功的产品。 很显然,这是王维学了彼世某个号称“不作恶”的互联网公司捣鼓出来的。 “这是为了激励员工探索。”王维解释道,“当人们做自己认为重要的,或是他们喜欢和热爱的事情时,工作效率会非常高。这也是自下而上创新的好机会。” “有用不?”老王只关心效果。 王维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领着他进入公司的休闲间,参加了一个讨论沙龙。 巧了,他们正在讨论的,是微博科技的商业模式。 两人悄悄落座,在一边旁听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