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没有花巧可言,就是砸钱,把声势砸起来! 这一点很无解,尤其对于在宣发渠道上吃亏的敦煌而言。 “我们不是不想追加投入,但,情况你是知道的,很多资源我们砸钱也抢不到。” 沈贞仪安慰着越临近电影上映就越紧张的导演。 这也并非虚言,像各种版面头条,各种脱口秀节目,可都是要提前预定的——唐宇传媒可以凭关系“插队”,但伱敦煌就没门! “我明白。” 卢乐导演苦笑,却又忍不住骂道,“都是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整的事儿,给你扯什么‘强运加身’,刺激得唐宇传媒都如临大敌了。” 是的,卢乐导演对于沈贞仪的“新人设”可谓是嗤之以鼻的。 要说有运气的因素,确实,每一个成功的人都可以说有运气的因素。 但将一个人的成功都归功于虚无缥缈的运气,在卢乐看来,简直是一点也不把人家背后的努力看在眼里。 就以沈贞仪为例—— “他们只知道你选了这部片子,却不知道你在这个过程中,必须在成百上千个看起来很可行的点子里挑选出合适的付诸实行,整个影片的制作过程都充满了选择,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攸关影片生死……” 譬如《狂暴之路》里,充斥着邪典、蒸汽朋克、工业社会美学、颓废美学等等诸多小众因素,哪一个的比重多一点,哪一个的比重少一点,能够让更多的人接受……都是需要她们这些制作人绞尽脑汁判断的。 正如王维说的——“很多时候电影市场的供需关系并不平衡,观众只知道他们不想看什么;但直到看到想看的电影时,观众才会知道他们想要什么。” “他们也看不到你和之前角色相比180度大转弯的转型所冒的风险,电影上映后他们当然会称赞不已,但在开拍前,有多少人看到你做决定的魄力?” ——多少明星在红了以后,不敢再往上一步,或者说是不得其法,但又无法抑制住继续攀登的欲望,这种对于激烈竞争环境的担忧,以及对于不进步就是后退的恐惧,甚至产生了抑郁症; ——又有多少明星在红了以后,试图转型受阻,新的星路大门没有打开,原本的位置却被后浪占据,从此开始走下坡路! “更不用说你在电影里有不少打戏,都是你亲自上阵的,拍完后身上的淤青不少吧,甚至连饭都没胃口吃了……” ——这小妮子的敬业精神是卢乐导演都服气的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