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这有什么不对?”老王表情自然道。 “没什么不对啊,只是敦煌产出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,原创能力大打折扣,容纳原创的空间也日渐狭小甚至消失,观众们对敦煌产出越来越挑剔……而已。” 王维撇了撇嘴。 老王则皱起了眉毛。 其实他也不是一点都想不到。 就只看五大好了—— 在九十年代以前,五大制片厂拍摄的电影会有序分布在投入1亿元以上、5000万到 1亿、以及5000万以下等几个大类中; 这分别代表最重点的超级大片、以传统类型片为主的普通大片、针对某个特定人群拍摄的电影以及“凑数”型电影,确保自己能够维持同放映渠道和宣传渠道的关系。 不过这两年,五大投入1亿元以上的大片开发比例,开始明显上升;而这其中,大部分是系列续集; 虽然还没有达到王维口中“原创消失”的程度,但这个趋势是明显的。 他当然也明白王维口中“只会赚钱”和“受人爱戴”的区别—— 从制片厂的角度来看,大片系列化的每一步似乎都是理性的选择,用大片吸引观众,用 IP系列降低风险,看上去非常符合商业的逻辑。 但这些选择都是从公司经营的角度做出的,不是从满足影迷需求的角度做出的选择——代入影迷的身份,自然是希望什么类型的片子都有,想看什么就看什么…… “不对,我差点被你小子绕进去了。现在敦煌需要考虑的,是见鬼的‘受人爱戴’吗?那是活下来以后再考虑的事情了!” 老王猛地醒悟,眼睛一瞪道, “假如敦煌现在拥有几个卖座的电影系列,伱看看五大敢大咧咧地硬碰硬不?” “……” 老王的这番话,王维也无法否认—— 五大能这么轻易的联合起来针对敦煌,未尝不是欺负敦煌没有系列电影兜底; 因为电影系列就像是各自手里的王牌,要是互相撞上去,那真的会两败俱伤,而不是像对上敦煌的原创电影那样,有“碾压”的可能。 更重要是—— “电影系列化,在行业现有运行机制上,是大势所趋,你能逆大势吗?” 老王抬起了眉毛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