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所以,他顺便把这部电影的海外发行权给抢到手了——狮王影业虽然有北美发行渠道了,但对海外市场,他们依旧无能为力。 弗兰克点头道,“是啊,有了这个系列兜底,狮王影业在公司战略上的容错率,那可就要高得多了。” “如果他们再发掘出几个卖座的低成本系列,那声势就不一般了。” 说到这里,弗兰克突然有种熟悉的感觉。 ——对了,这不就是敦煌在本土的崛起之路吗? 弗兰克刚闪过这个念头,就被老友在电话里打断了, “哈哈哈,小成本影片盈利的几率可比大制作影片低了无数倍,能有一个成功系列都是幸运儿了,还想要几个?” 弗兰克闻言也是哑然失笑。 确实,一个电影项目从成立到推向市场,其实就像是一场赌博,并没有一个成型的、科学的计算公式,不论由谁来做都是靠猜; 只是有些人猜得较准,有些人运气较差而已。 敦煌,还有那个年轻的华国导演,运气是挺好,但也不可能一赌就赢。 可惜的是,弗兰克先生并不知道,某人逢“赌”必作弊! …… 如果弗兰克看到王维此时桌面上摆着的两个剧本,怕是只想高呼一声——你个作弊狗! 好吧,没有另一时空的经历,没人知道这家伙作弊了。 总之,狮王影业代理总裁杜卡特在絮絮叨叨地跟王维表了半天的功后,试探着问有没有适合的剧本,得到了王维的肯定回答。 倒不是王维对他有求必应,而是借此真正的掌控住这家公司。 ——敦煌没有从国内派人进入狮王影业的管理层,负责监督公司的运转,自然不是因为对杜卡特等人百分百信任,而是好莱坞的圈子是很排外的,不熟悉好莱坞运行规则的外国人贸然进入,只会引发管理层上的动荡。 收购一家公司容易,真正的掌控住一家公司却并不容易,而人事问题也是最容易出事的问题。 但不派人,不代表着母公司的意志不能渗透。 输出创意,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相当另类的掌控方式——另类到大概只有王维才能施行。 很简单,如果不能保证创意具备开发前景,也得不到子公司准确而不打折扣的执行。 王维拿给杜卡特的第一个剧本是《惊声尖笑》。 这延续了狮王影业制作恐怖片的优势——虽然这个系列也不是太恐怖。 《惊声尖笑》系列在彼时空被成为“21世纪恶搞史诗”,里面对于北美流行文化符号的恶搞、对一些现象的夸张讽刺、对经典的戏仿和“致敬”,堪称无下限; 但在商业操作上,《惊声尖笑》系列绝对是一个成功的品牌,每部都只盈利不亏本,是“低投入高产出”的典范之作。 另一个剧本同样是“低投入高产出”的典范——《宿醉》。 这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式自由宣泄的R级喜剧电影,剧情的话没啥节操可言,充满了低俗的笑话,搞笑的情节以及犯贱的对白; 但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来说,这部R级喜剧的黑马成色可谓是黑的发亮。 而从王维拿出的剧本可以看出,敦煌对于眼下的狮王影业的要求只有一个——用最低的成本,收割尽可能高的票房! 至于说赔本? 不能说没有这个可能,但是小成本就只有一个好处——就算赔也赔不了多少。 当然,更可能是——这如果都能赔?还要狮王影业的管理层何用? …… 依旧是无法突破4K字的一天~~~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