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英雄故事里,最让人热血沸腾的,就是那些以弱胜强,以小博大的故事。” “喜欢是因为,不是所有人都是强者,更多人只会自觉代入弱者,渴望自己在遭遇不幸,遭遇压迫的时候,能够像屠龙少年一样以弱胜强,创造奇迹。” “但是想当英雄的人很多,真正当成英雄的人很少,正是因为很少,才让这类故事变得更加容易流传。” “敦煌对抗五大,就是这样一个故事,传统媒体且不说,我们要在互联网上不停地将,反复地讲,强化我们的‘屠龙勇士’的形象!” 王传启首先扬了扬眉毛,道:“你这是不打算拘泥于单一电影的网络营销了,而是想彻底打响敦煌的品牌?” “对!”罗成稍稍歇了一口气,又说道:“这样做的好处是,敦煌整体作为一个屠龙勇士,它的每一部电影都让人提心吊胆,每一部电影都是一场豪赌,赢了才有希望,输了则注定要遭受重挫。” “毫无疑问,大部分人都会代入敦煌的立场,虽然他们嘴上可能不直接说支持,但在可看可不看的时候,或者不知看什么电影的时候,他们会下意识地选择支持敦煌的片子。” “而这,就是《疯狂的石头》至今票房走势稳如狗的一个重要原因。” “这就是你们部门联合调查公司得到的结果?”王维表情微动。 “是的。”罗成点了点头,“所以我才萌发了这个想法。” “不错,很不错。”老王同志却是越想越觉着这个想法可行,忍不住交口称赞。 敦煌此前没有自己爆料,当然不是要扮演什么“默默受难者”的形象,而是打算用在更关键的时候—— 这是基于公众的同情心理无法长久的判断,人嘛,只要不是吃瓜吃到了自己身上,谁还不是单纯看个热闹? 但如果按照罗成的计划,将“五大联合打压”这件事闹大,让公众,嗯,起码是网民群体在敦煌身上产生代入感,那就不是“一波流”了! 在场所有人都不是营销菜鸟,自然明白这样做的好处—— 当公众有了代入感,对于敦煌的“以一敌五”,就好像在见证一个奇迹发生,见证一个屠龙勇士成长,并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支持; 而有了这种影响力,用老王同志的话来说就是——“以后每部电影的营销费用都能省一半,真正是事半功倍……” 好吧,这角度确实很老王!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