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就连小米都放出了要进军新能源汽车的不确切消息,星云科技这个新晋「国产之王」就更不用说了,必然会有他们一席之地。 不过刘大郎认为以星云科技现有的水平,进军新能源汽车有点太过匆忙,大郎科技可以试试,走中高端路线的星云科技绝对不行。 经过这么几年,各 大厂商也早已习惯了星云科技的营销方式,手机厂商们对这条消息并不感冒,电动车和摩托车厂商则是反应激烈。 一些新能源摩托厂商直接就坐不住了,这不是开玩笑嘛?他们的同款电动车,甚至没有快充的踏板电摩售价都至少在两万块钱以上。 「!星云科技!欺人太甚!这是不给我们活路啊!逼着我们成为他们产品的附庸!太过分了!」 「唉~哎!一万元上下、180公里续航的电动车!就是不知道快充有多快…但估计是慢不了…」 「老板,咱们的光阳s还要不要研发?这怎么打?这根本打不过啊!快充一项就把我们吃死了!」 「电动车的短板就是充电问题,不管是汽车还是电动车,充电速度永远是制约续航的因素…」 「电动车放在家里也可以充,但有快充谁还要普通电动车?快让公关团队写一篇文案来宣传!」 「就说咱们的石墨烯电池是市面上最安全稳定的!充电慢了点,但不伤电池!用的更耐久!」 「什么?事实是什么不重要!重要的是老百姓相信咱们就行!而且我们的东西价格肯定更便宜!」 「……」 手机厂商的套路玩得花,电动车厂商的套路同样也不少,磷酸铁锂、三元锂、石墨烯…还有电机功率、电池容量都可以大做文章。 至于成本方面…只需要知道电动车行业同样是一个暴利行业就行了,而且2000~3000档位卖得最火的的电动车几乎什么配置都没有。 仅仅是能骑而已,电池容量更是普遍集中在10~15ah,在电机功率比较小的前提下,理论续航能力可以达到50k但也仅仅是理论。 实际上由于骑行条件的不同,能跑出50k航的低端电动车少之又少,更别提什么速度、骑行质感、充电时间…还是一句话: 钱不够到位! 两款星纪2018的售价就算远超市面上的电动车产品,也依旧是性价比最高的两款车,用料扎扎实实,且在宣传上没一丁点含糊。 市面上的高端电摩卖得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分摊研发成本,星云科技则完全没这个烦恼,同时也不担心影响整体市场。 继续让一些早该被淘汰的垃圾技术、垃圾电池、垃圾经销商存在也没什么好处,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早点下场先整顿一下市场再说。 至于后续~刘大郎会让星云科技把技术逐步下放,其他厂商只需要在这个基础上研发出不同类型的产品就可以,哪里还用那么麻烦? 第(2/3)页